11月1日發布的《2019年區塊鏈人才供需與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三季度,區塊鏈求職人數是招聘人數的7.12倍。盲目跟風的現象依然存在,由于技術較新,歷史沉淀少,擁有相應知識結構和工作經驗的存量人才在現階段依然鳳毛麟角,人才培養和制定人才標準是重要發力點。
報告由智聯招聘根據平臺大數據得出。報告顯示,2018年,招聘區塊鏈相關人才,即涉獵此項技術的企業數量猛增,2018年二季度同比增速達到1152.77%,即增長了11.5倍多,隨后逐漸降溫,招聘企業數同比增速逐季下降,招聘人數也呈同樣的變化趨勢。
從行業分布看,2019年三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和計算機軟件行業對區塊鏈人才的招聘需求占所有行業的比例分別為37.14%和14.45%,占需求主流。需求前十的行業還包括IT服務、基金/證券/期貨/投資、教育/培訓/院校等。
2月15日,我國開始正式實施《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對區塊鏈產業依法依規組織開展備案審核工作。在數字貨幣價格暴跌、“炒作”被監管叫停后,區塊鏈從業者的精力開始轉移到應用開發,區塊鏈在商業化應用方面逐漸走上正軌。
在招聘需求中,軟件工程師是需求最多的崗位,占比7.89%。其次是銷售代表,占比6.6%;高級軟件工程師占比3.93%,可見技術類崗位首當其沖是企業攬才的第一目標,其次是幫助公司實現盈利的銷售團隊。
從2019年第三季度區塊鏈招聘需求的城市分布來看,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一線和新一線城市,與人才求職城市分布對應,且人才供給明顯更集中在一線城市。深圳、上海、北京位于第一梯隊,招聘人數占比分別達到21.07%、16.07%、13.9%,廣州和成都緊隨其后,分別占比5.79%、5.34%。其中深圳招聘需求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5.06個百分點,趕超北京,位居第一。深圳區塊鏈發展確實走在前列,2018年8月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開出,深圳作為區塊鏈技術最先落地應用的城市,經過一年的發展,其在區塊鏈技術發展方面的領先地位開始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從供給端看,區塊鏈領域的求職者主要集中于北京,但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卻是深圳,其次是上海,城市間的供需存在錯位。
區塊鏈領域平均招聘薪酬達到16317元,是全國平均的近兩倍。區塊鏈相關崗位的招聘薪酬大幅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或許也是其人才吸引力如此之大的關鍵原因。
數據顯示,區塊鏈存量人才來源主要集中于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占比40.19%,其次是計算機軟件行業占比16.36%,基金/證券/期貨/投資行業占比11.10%。區塊鏈存量人才中,5~10年工作經驗者達31.77%,10年以上工作經驗者占比23.89%,其次是3-5年工作經驗者占26.15%,1~3年占比16.79%,1年以下占比1.40%。
從存量人才的畢業院校分布來看,他們普遍集中于國內的一流院校,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件大學位于前列。
隨著區塊鏈技術不斷推進應用落地,為行業發展匹配專門的人才迫在眉睫,培養區塊鏈產業人才已經成為各方共識。雖然國內高校未開設區塊鏈專業,但是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已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及實驗室,與區塊鏈企業合作,積極發力區塊鏈的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究。